今年“五一”小長假,顏成鋼沒有休息,他和團隊成員在實驗室忙著迭代他們最新的算法。
這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將自己和團隊成員稱為“信息篩選員”,團隊研制的算法則是“篩子”。“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,信息發(fā)布渠道多、發(fā)布門檻低,我和團隊希望以算法為過濾器,提升信息處理水平。”顏成鋼對科技日報記者說。
前不久,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獎獲獎名單公布,顏成鋼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參與的“開放環(huán)境自適應視覺感知計算”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,該項目成果在公共安全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監(jiān)管、智能設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。
與時俱進升級算法技術
2008年暑假,獲得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的保研資格后,顏成鋼迫不及待提前報到,在導師項目組參與文字識別工作。
“本科期間,得益于老師的引導,我較早地接觸了圖像處理的實驗設備,對這一領域越來越感興趣,后來的研究也順著這個方向做了下去。”顏成鋼介紹,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完成碩、博階段的學習后,他去到清華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,而后南下返回故鄉(xiāng),入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。
“要想更高效地‘篩’除不良信息,作為‘篩子’的算法技術也得與時俱進。”顏成鋼說。
2008年,顏成鋼參與了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視頻流的高通量計算理論與方法”項目。在該項目中,顏成鋼要設計出一套高效算法,以檢測出網(wǎng)絡中不良的視頻信息。不過,由于視頻信息復雜度較高,在項目進行初期,他設計出的算法過濾信息的效率并不高。
“不同于過濾靜態(tài)的圖像、文字信息,過濾視頻信息涉及的要素更多,處理起來復雜程度也更高。”顏成鋼說,后期經(jīng)過不斷迭代升級,他終于打磨出一套過濾算法,有效突破了視頻數(shù)據(jù)的復雜耦合限制,在國家網(wǎng)絡空間內(nèi)容安全領域獲得大規(guī)模應用。
提升信息資訊的傳播效果,是顏成鋼目前的努力方向。“當下有些正能量內(nèi)容傳播效果并不佳,反倒是部分低俗內(nèi)容獲得大量關注,信息篩選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。”他說。
不久前,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牽頭,聯(lián)合北京大學、人民日報社等單位開展的“全媒體信息傳播理論與基礎服務技術研究”項目正式啟動。作為該項目負責人之一,顏成鋼表示,他將帶領團隊研究5G和超高清環(huán)境下基于大數(shù)據(jù)分析的全媒體內(nèi)容傳播方式,用算法清朗網(wǎng)絡空間。
鼓勵學生走自己的科研之路
2016年,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組建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,顏成鋼被選為該實驗室主任。除了努力搞科研,這位實驗室一把手還將大量精力用在科研人才培養(yǎng)上。
近三年,該實驗室研究人員在相關領域頂級國際期刊、國際會議上發(fā)表論文50余篇,5次獲得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,這令顏成鋼頗為自豪。談及育才理念,他認為,應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規(guī)劃、興趣,選擇科研方向和工作去向。
“對導師起初分配的任務并不是特別感興趣、想申請換組卻不知如何開口、擔心因為個人問題影響項目進度……”顏成鋼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讀研初期,自己也曾為這些事糾結過,與導師懇談之后,得到了老師的理解和鼓勵。如今,他希望繼承導師的教育理念,讓自己的學生可以各展所長。
“在學習上,顏老師對我們頗為嚴格,但離開實驗室,他在球場上會和我們打成一片。”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朱尊杰說,導師顏成鋼很注重學生自己的想法,鼓勵他們在研究上創(chuàng)新,走自己的科研之路。
2019年,朱尊杰的論文獲得一場重要國際學術會議的最佳論文獎。后來,論文中涉及的技術成果被一家大型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看中,由此獲得每年30萬元的資助,目前相關樣品已被制出。“能取得這樣的成績,正是得益于顏老師獨特的教學理念。”朱尊杰說。
“教學不是單向灌輸,而應是雙向的,學生有需求,老師定向給予幫助,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。”顏成鋼說,此外指導學生也要因材施教,把合適的問題分配給合適的學生,引導學生做適合自己的科研。
“同時,我會不斷告訴學生,做科研要面向社會需求。相比學生發(fā)論文、獲獎,我更關心其成果的轉化應用,是否滿足了實際需求。”顏成鋼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