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二輪供地熱度驟降 六成地塊底價成交 綠城濱江大手筆加倉

2021-10-12 23:22:23

首輪供地中競拍激烈的城市之一杭州,也出現了大批終止、零溢價成交的情況。

10月12日,杭州第二輪集中供地開拍,計劃出讓31宗涉宅地塊,面積2873畝。

然而11日晚間,杭州突發(fā)公告,宣布終止17宗地塊的掛牌出讓活動,占總出讓宗數的五成以上,其中包含了此前“競品質”的10宗地塊。

有消息稱,終止出讓是由于上述地塊無人報名。

至此,杭州二輪供地僅余14宗地塊,總建筑面積174萬平方米,總起拍價246.2億元。最終,14宗地塊全部出讓,總成交金額僅257億元,與首輪的超1100億元成交額相差甚遠。其中9宗底價成交,占比超六成。

從結果來看,本土房企拿地較多,綠城和杭州地鐵各摘得兩宗,濱江、杭州西湖城投、杭州拱墅投資發(fā)展有限公司等企業(yè)各有所得。

綠城、濱江還在補倉

在二輪供地整體遇冷的情況下,蕭山城區(qū)市北兩宗地塊還是拍出了較高溢價率,分別被綠城、濱江杭州兩大本土房企拿下,溢價率分別為11%和8.37%。

據了解,兩地塊均位于蕭山經開區(qū)市北單元,相距不遠,靠近建設三路地鐵站,周邊配套相對完善,但由于有幼兒園等配建,最終溢價率和樓面價存在部分差距。

綠城經過22輪的競價,以21.1億元總價拿下了蕭山城區(qū)市北單元20地塊,溢價率達11.04%,為本輪溢價最高的地塊,成交樓面價達2.4萬元/平方米。該地塊出讓面積3.5萬平方米,用途為住宅用地。

濱江則經過17輪競價,以20.7億元總價摘得蕭山城區(qū)市北單元37、38號地塊,溢價率8.37%,成交樓面價2.3萬元/平方米。不過,該地塊內37號地塊為住宅用地,建筑面積8.8萬平方米,需配建面積為0.89萬平方米的公租房;而38號地塊被規(guī)劃為幼兒園用途,用地面積0.9萬平方米,容積率不大于1。

有趣的是,綠城拿下的地塊南側即是濱江今年1月摘得的一宗宅地,彼時濱江拿地的溢價率為29.9%,競配自持面積為11%,成交樓面價約2.6萬元/平方米,明顯高于上述兩宗地塊。

克而瑞數據顯示,前9月,濱江以781.71億元的全口徑銷售額位列杭州各房企首位,綠城以635.14億元緊隨其后;在權益金額方面,綠城則以471.92億元的銷售額位居第一,濱江425.36億元稍遜之。

此外,綠城還聯手西房、坤和以29.15億元拿下了臨平區(qū)臨平新城星橋片區(qū),成交樓面價1.36萬/平方米,溢價率4.67%。

9宗底價成交

除了兩宗蕭山市北地塊,上城區(qū)彭埠地塊、拱墅區(qū)運河新城地塊的出讓過程中也出現不低的溢價率。

前者被金隅以38.2億元摘得,溢價率達7.91%,成交樓面價約3萬元/平方米。根據出讓條件,該地塊所建商品住房毛坯銷售均價不高于4.2萬元/平方米,且毛坯銷售最高單價不高于4.62萬元/平方米。如實施裝修銷售的,裝修價格不高于0.45萬元/平方米。

據悉,該地塊東至環(huán)站東路,南至規(guī)劃綠化,西至規(guī)劃道路,北至環(huán)站南路。被規(guī)劃為住宅用地,出讓面積5.2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12.56萬平方米,起拍價為35.38億元,還需有不少于1.23萬平方米地上住宅建筑面積作為配建公共租賃住房。

后者則被中海以溢價6.23%、59.7億元總價競得,成交樓面價2.5萬元/平方米。

除上述5宗溢價地塊,其他9宗均是底價成交。

杭州房地產、富春山居聯合體11.54億元拿下富陽區(qū)富春90-2號地塊,樓面價1.37萬元/平方米;杭州地鐵以總價35.26億元囊獲臨平區(qū)杭州地鐵9號線昌達路車輛段上蓋物業(yè)綜合體項目兩地塊;德信以6.36億元拿下蕭山區(qū)新河村老十房1號地塊,樓面價0.7萬元/平方米;中天以6.35億元拿下了臨安區(qū)中心城區(qū)單元01-ZX-02-71地塊,樓面價1.16萬元/平方米;榮大建設以1.53億元競得臨安區(qū)太湖源鎮(zhèn)F-07地塊,樓面價0.41萬元/平方米;杭州拱墅投資發(fā)展有限公司以底價1.3億元競得拱墅區(qū)鐵路北站單元GS1105-R21-01A地塊,樓面價0.36萬元/平方米;西湖城投以底價15億元競得西湖區(qū)雙橋單元XH0201-08A地塊,樓面價1.49萬元/平方米;興耀以11.2億元的總價將錢塘區(qū)核心區(qū)青西二路西側地塊收入囊中,成交樓面價約1萬元/平方米。

這與首輪的“高溫”競拍形成鮮明對比。

5月初,杭州首輪集中供地出讓57宗地塊,總出讓金超1100億元,整體溢價率24.85%,部分地塊競自持比例較高,后期甚至出現有房企因“算不過賬”而選擇放棄5000萬元保證金退地的現象。

中指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務副總高院生認為,二輪供地熱度下降明顯,一方面是受到房企資金壓力影響,銀行房貸額度緊張,放款速度放慢,房企回款壓力增大,同時房企融資渠道收緊,并且在8月26日重新發(fā)布的杭州2021年第二批住宅用地集中出讓公告中明確競買企業(yè)的購地資金五個“不得”,因此房企拿地意愿受抑制,拿地更趨向于理性;另一方面在于土拍門檻的提升,從禁馬甲、限制拿地宗數、提高保證金比例、競品質地塊需先提供建設方案且需現房銷售等多角度提升要求,一定程度上也削減了開發(fā)商拿地熱情。

克而瑞認為,在資金緊張的背景下,當杭州、寧波等核心城市利潤率持續(xù)走低,果斷調倉,轉戰(zhàn)核心城市周邊利潤較高的城市,或者進一步下沉三四線、在市本級包括下屬縣市挖掘更大的發(fā)展空間,已經成為房企優(yōu)化投拓策略、續(xù)航穩(wěn)健發(fā)展的必答題。

(文章來源:國際金融報)

標簽: 杭州 六成 大手筆 濱江

關閉
新聞速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