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黏多糖貯積癥很特殊,算是罕見病中的超罕,每一個型都有單獨的藥物,不能混著用,目前粘多糖IV型在國內有百人左右,我們中心有13個家庭,領到藥物后當時就注射了,所以不存在囤藥的問題,目前除了唯銘贊之外,沒有別的替代藥物,沒藥物就只能接受現實。”正宇粘多糖罕見病關愛中心的負責人鄭芋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表示。
近日,罕見病黏多糖貯積癥ⅣA型患者唯一的特效藥即將于中國退市的消息引發(fā)關注?!度A夏時報》記者通過郵件聯系制藥方百傲萬里制藥,截至發(fā)稿,對方并未回復。經多位粘多糖罕見病患者確認,唯銘贊即將在中國退市的消息屬實。這意味著,在尚無替代藥品的情況下,若該藥退市,我國的黏多糖貯積癥IVA型患者將陷入無藥可用的困境。
神州細胞海內外商務總監(jiān)來延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,救命藥退市的核心原因是不賺錢,這些藥要么用量不大,要么價格不高,或者兩者兼而有之,在完全市場化條件下,不賺錢的自然就會選擇退市。
(資料圖片)
退市
黏多糖貯積癥是一種罕見遺傳性疾病,可分為I,Ⅱ,Ⅲ, Ⅳ,Ⅵ, Ⅶ, Ⅸ型等7種類型?;颊哂捎隗w內降解黏多糖的水解酶活性減低,黏多糖不能被降解代謝,最終貯積在全身細胞內,從而引發(fā)面容異常、神經系統(tǒng)受累、骨骼畸形、肝脾增大、心臟病變、角膜混濁等癥狀,進而累及體內多器官衰竭并危及生命。2018年,黏多糖貯積癥被收錄于《第一批罕見病目錄》中。
“黏多糖貯積癥算是‘超罕’,在全球范圍內都很少有完全治愈的病人,即使采用酶移植成功,之后可能還會面對各種身體的病變,會有各種問題,所以吃藥做酶替代是最安全的方式。這種人工合成的酶在體內的表達周期很短,大概一周左右就會被身體代謝掉,所以每周要打一次,雖然這種藥不能治愈病癥,但是可以緩解粘多糖在內臟的沉積,進而對疾病的進程產生積極影響?!编嵱笙虮緢笥浾呓榻B道。
鄭芋提到的這款藥,正是即將退市的唯銘贊,由美國百傲萬里制藥生產,2018年11月,作為目前唯一一種適用于黏多糖貯積癥IVA患者疾病緩解的藥物,唯銘贊入選了我國第一批《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》,2019年通過優(yōu)先審評通道獲批于我國上市。
然而,對患者而言,要用上唯銘贊并不太容易。
唯銘贊在中國的定價為7500元一支(5mg),隨著患者體重的增加,用藥劑量還會遞增?!岸硕?5斤需要5瓶的量,每周費用是37500元,一年費用是195萬元,需要終生用藥。”患兒端端(化名)爸爸對本報記者說。
作為高值藥物,唯銘贊曾出現在2021年的醫(yī)保談判預選名單中,但最終談判失敗,2022年未參與醫(yī)保談判,因此目前該藥仍未納入國家醫(yī)保目錄,只納入了部分地方醫(yī)保及惠民保。
2021年,唯銘贊以46萬元/年的價格與成都醫(yī)保達成合作,后續(xù)與江蘇省醫(yī)保達成合作。另外,藥方為中國其他的自費患者提供贈藥的優(yōu)惠政策,據患兒家屬介紹,百傲萬里在國內執(zhí)行贈藥政策,患者實際付費在50萬元左右。
賴以生存的藥物如今卻被曝退市的消息,藥品生產商百傲萬里制藥此前曾回應媒體稱,“復雜的市場準入規(guī)則使得藥物的供應不可持續(xù),特別是在罕見病治療方面。盡管我們在過去幾年中盡了最大努力,仍然沒有促使唯銘贊進入醫(yī)保報銷體系,我們決定不再續(xù)簽該產品的進口藥品注冊證?!?/p>
記者查詢發(fā)現,根據我國藥品進口備案規(guī)則,進口藥品必須憑借藥監(jiān)部門發(fā)給的“進口藥品注冊證(IDL)”才可在我國境內上市流通,注冊證有效期為5年。而2024年5月,正是唯銘贊在中國的IDL到期的時限。
一位接近藥企研發(fā)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稱,救命藥選擇退市可能是因為生產商面臨成本高、利潤低、市場需求不足等問題,導致無法繼續(xù)生產和銷售該藥品。此外,可能還存在監(jiān)管審批、質量問題等因素影響藥品的上市和銷售。
困境
顯然,一旦唯銘贊退市,在尚無替代藥品的情況下,國內黏多糖貯積癥IVA型患者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。
“唯銘贊是生物大分子藥,仿制很難,而且印度市場我打聽過,雖然百傲萬里委托印度第二大藥廠CIPLA代生產一部分藥,但定價權在百傲萬里手中,價格1100美元一瓶(5ml)。現在沒藥了,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辦法,只能接受現實?!倍硕税职謱τ浾哒f。
根據《診治共識》,目前針對黏多糖貯積癥IVA型的治療方式主要有3種,一種是非特異性治療,即“對癥治療”,哪里出問題治療哪里,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患者選擇的治療方式。癥狀較輕時,患者可以通過佩戴一些肢體矯正器具,進行保守治療,一旦出現嚴重并發(fā)癥,就在對應科室做手術,但是,由于一些患者有頸椎不穩(wěn)定、氣道扭曲、心臟疾病等并發(fā)癥,手術風險較大。
除了用藥之外,想要真正改變患者體內“黏多糖沉積”的狀況,還可以通過移植的方式進行治療。據鄭芋介紹,移植分為骨髓移植和臍帶血移植兩種方式,年齡越小,移植的成功率越高,不過目前在國內仍然屬于風險最大的治療方式。
鄭芋告訴記者,“移植的話,每個病人情況不一樣。IV型的患者智力很好,移植又需要時間,所以好多人不太愿意冒風險去移植。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,基本上專家都是一致認為移植是沒有效果的,但近這兩年的移植技術也提高了,可能嘗試移植的人也比較多,目前沒藥的話,一些患者可能還是會選擇移植的方式來緩解病情?!?/p>
“有時候也會抱怨命運不公,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考慮用藥和治療等現實問題,沒有那么多心思去埋怨。我們只有期待能持續(xù)用上藥,延緩病情惡化,為以后醫(yī)學進步研制出對骨骼改善的新藥創(chuàng)造時間條件?!被純憾硕税职终f。
(文章來源:華夏時報)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