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)
“人工智能技術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面鏡子的作用。從鏡子里能看到優(yōu)點也能看到缺點。希望這面鏡子能讓老師們‘正衣冠’?!睆V東省教育研究院黨委委員、副院長李海東教授說道。
6月13日,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暨數據開源發(fā)布會在省教育研究院黃埔實驗學校舉行。自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,“5G+智慧教育”項目共組織60多場數字化教研,在全省范圍內,完成16個地級以上市的400余名教師的2900節(jié)常態(tài)課堂教學自動化分析。
據介紹,“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”是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(fā)計劃“5G+智慧教育”項目的數據研究成果,其中運用的“課堂教學智慧評價系統(tǒng)(簡稱CSMS)”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聯(lián)合多個單位研制,目的是解決課堂教學自動化、常態(tài)化、規(guī)?;治鲭y題。它以課堂數字化畫像為核心、以互聯(lián)網技術為依托開創(chuàng)了數字化教研模式。CSMS大數據分析與教師主觀判斷之間呈現(xiàn)出正相關性,形成了供老師教學研究參考的課堂常模,初步提煉出研究課堂教學文化特征的一套方法。
據《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(2022年)》,CSMS大數據呈現(xiàn)教師研究課堂取得的進步。數據顯示,實驗教師的前測、中測課例平均分分別為82.06、81.98,后測課例平均分83.42,有明顯提升;更有數據表明,小學階段、語文學科、非珠三角地區(qū)、骨干教師、教齡在6-10年間的、女性、城市教師,這幾類教師的“CSMS課堂大數據指數”在同類別中平均得分最高。
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黃埔實驗學校書記、校長李大鵬說:“CSMS讓教師享受自主自覺教研的幸福與快樂?!痹撔R訡SMS系統(tǒng)為支撐,構筑“上課錄課——課例上傳——CSMS系統(tǒng)生成分析報告——專家網上點評——基于大數據的網絡教研”典例模型。
CSMS不僅為城市中小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帶去利好,還有利于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成長?!坝捎谌鄙倜麕熍囵B(yǎng)環(huán)境,農村老師的成長困難。這些老師大多數是‘萬金油’——兼任語數英、心理課等,他們缺少學科方面的成長,急需一個評價體系推動農村教師的成長。”茂名市教育發(fā)展中心負責人陳木華提到,CSMS能夠讓老師保持與時俱進的能力。
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委員,省教育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李璧亮表示,推動教育數字化要以數字技術破解教育評價與改進的難題,要注重常態(tài)課堂數字化測評,要把數字化教研作為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的重要抓手,還要以數字化教研的實踐豐富完善研究成果。
活動還設置主題演講和圓桌論壇環(huán)節(jié)。來自不同領域的6位專家結合“課堂觀察的新時代實踐與探索”發(fā)表演講,李海東等5位專家則圍繞“課堂AI觀察的新時代展望”開展討論。
(文章來源:南方都市報)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