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冬
博納影業(yè)創(chuàng)始人、董事長兼總裁。
(資料圖片)
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(jié)期間,“最年輕”的影視行業(yè)上市公司博納影業(yè)舉辦了重磅新片發(fā)布會。20部電影、5部劇集,臨近登陸A股市場一周年之際,博納影業(yè)吹響了“沖鋒號”。
上市一周年,我認為博納影業(yè)不是在做百米沖刺,而是要成為一名長跑型的運動員。
2023年上半年,復蘇和AI技術成為電影行業(yè)關鍵詞。國家電影局最新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截至6月30日,2023年國內電影總票房262.71億元,相較2022年上半年171.81億元的票房成績,增長52.91%。不過,迎來機遇的同時,電影行業(yè)也面臨著劇集崛起帶來的巨大沖擊。中國電影已處于關鍵時刻,未來需要比拼的是講故事和人物塑造能力,更多高質量、現象級影片的出現才能為電影行業(yè)提供真正的源頭活水。
笑談技術:不要重蹈好萊塢覆轍
近年來,AI技術在電影行業(yè)的應用日趨廣泛,可以大幅降低電影的制作成本。
比如,我們?yōu)殡娨晞 渡细蕩X》制作一張50年代的報紙,過去需要翻閱大量資料。有了AI技術以后,只需要將幾個關鍵詞輸入軟件,就可以自動生成一張報紙。另外,在電影《傳說》中,我們利用AI技術重現年輕時的成龍,而不需要依靠幾個小時的化妝卸妝,這都大大節(jié)約了時間和物理成本。
電影行業(yè)一直都在運用新技術。在這一行業(yè)誕生的100多年里,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會帶來新的想象力,但決定一部電影質量的還是人物、敘事以及講故事能力。
好萊塢在八九十年代成就了一大批經典電影,但是2000年后,美劇、英劇的崛起促使好萊塢開始向特效大片轉變。中國電影行業(yè)如果不強化講故事和人物塑造能力,將會重蹈2000年后好萊塢的覆轍——為了吸引觀眾而去拍攝高工業(yè)概念的特效片。
未來的電影市場將呈“橄欖球”形狀,一頭是耗時三年打造的航母級大片,另一頭是小成本黑馬電影,中間一塊是成本在5000萬元到1億元、形成至少兩到三億元常態(tài)化票房的電影,這才是正常的模式。但目前來看,我們在中間一帶的電影儲備數量和質量不夠。
博納影業(yè)此次發(fā)布的片單大多處于“橄欖球”的中間地帶,對這部分影片來說,最重要的是選題新穎獨到,能夠帶給觀眾新鮮感。我們不僅要有《長津湖》這類的“航空母艦”,還要有很多“護衛(wèi)艦”“驅逐艦”。
思索行業(yè):高質量影片是源頭活水
電影行業(yè)近年來究竟“蒸發(fā)”了多少票房?以2019年為例,當年中國電影總票房超640億元。以此為基數乘以3,即使不算增長,未來三年的電影票房應該能達1900億元以上。但實際上,2020年-2022年,三年總票房只有不到1000億元。
我們丟失的將近1000億元票房,實際上是我們流失的觀眾。他們去了哪里?去了愛優(yōu)騰(愛奇藝、優(yōu)酷、騰訊等視頻平臺)。
今年電視劇市場出現了《狂飆》《漫長的季節(jié)》等現象級長劇集,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講故事能力和畫面制作水平明顯提升,同時具有完整的故事性。愛奇藝的《狂飆》熱播后,影響力和覆蓋面非常大,會員數量呈現大幅增長,這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(fā)平臺推出更多高質量的劇集,所以今年愛奇藝已經連續(xù)兩個季度盈利。
2023年電影市場的復蘇,尤其是“周末檔”的回歸,需要在供給側一端做努力。要想解決真正的市場問題,制片端需要積極儲備項目,開拍更多重量級、現象級影片,這才是電影市場的源頭活水。好片在哪里,哪里就是好檔期!
2023上半年電影票房同比增長52.91%,票房持續(xù)增長的同時,電影行業(yè)也迎來重磅級政策“大禮包”。今年5月,財政部、國家電影局宣布,自202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免征國家電影事業(yè)發(fā)展專項資金。
這是讓電影行業(yè)休養(yǎng)生息的重要舉措,意義十分重大。免征期涵蓋了五一檔、暑期檔、國慶檔三個重要檔期,不是先征后返,而是稅前直接減免,其中有2.8%直接返給影院,2.2%返給期間有電影上映的制片方。這代表誰的電影在這個檔期內上映,誰就直接受益!這實際上反哺了非常重要的制片端,將對電影市場復蘇形成極大利好和推動。
暢想博納:成為全球前六名的電影公司
回到A股接近一年,博納影業(yè)不是在做百米沖刺,而是要成為一名長跑型的運動員。公司要用好募投資金和社會投資,緊緊圍繞電影產業(yè)的上下游主業(yè)布局投資,完善產業(yè)支撐。
雖然博納影業(yè)的一大標簽為“主旋律商業(yè)大片”,但電影不僅要提倡主旋律,更要呼喚多樣化繁榮。同時,在電影的制作中,要尊重藝術規(guī)律、制作規(guī)律和經濟規(guī)律。
過去三年,博納影業(yè)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劇本籌備。我們發(fā)布的片單,每個項目都有5年以上的籌備時間。接下來我要準備至少30億元的資金,來配比這一批的主題制作。完成如此巨大體量的片單需要大量的資金,除了博納自有資金、上市募集資金,還要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。我說用30億元的資金,實際上需要籌備40億元。
面對劇集市場迸發(fā)的潛力,博納影業(yè)也開始有所涉及。年報顯示,2022年,博納影業(yè)劇集業(yè)務實現營業(yè)收入8363.13萬元,同比增長154.74%。公司未來三年每年都要推出三部精品劇集。博納拍劇集,一定是強化電影概念的,是奈飛模式、美劇、英劇模式的劇集,期待《上甘嶺》能夠為劇集市場帶來嶄新的樣式。
在影院終端方面,如果今年全年票房能到450億元,博納影業(yè)的影院板塊現金流可以打平;如果全年票房約530億元,那么折舊攤銷能打平;如果全年票房超過530億元,博納的電影院能夠實現盈利,預計今年全年電影票房能達到580億元。
如何讓既有IP形成“長尾效應”?博納影業(yè)將和主題公園、實景娛樂等場景合作,打造電影IP主題街區(qū),目前已在大灣區(qū)進行規(guī)劃構思。此外,博納IP商店也將啟動,在博納影院售賣IP產品,如電影中曾經出現過的道具、服裝、眼鏡等。博納影業(yè)不會花大資金拿地打造,而是以輕資產的IP來合作投入。
電影行業(yè)向來是一項全球化事業(yè)。我有一個理想,就是讓中國的電影公司躋身全球前列。2019年,中國觀影人次首次超越北美市場。未來,中國電影若想實現1000億元人民幣票房,年觀影人次需要30億。我相信在未來幾年內,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,如果博納還能保持平均每年超過10%的市場占有率,將會躋身為全球前六名的電影公司。
(文章來源:上海證券報)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