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通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 數字孿生賦能北京冬奧會

2022-02-21 17:58:44

2月8日上午,在北京冬奧會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臺決賽中,谷愛凌以188.25分的成績收獲了個人在冬奧會上的首枚金牌!當最后一跳正滑左偏轉1620動作成功落地后,億萬觀眾無不激動喝彩。

想必這場比賽,一定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而在此之前,通過VSS數字孿生技術,已經在系統(tǒng)中預演了這最終的畫面,使得這一歷史時刻,能夠更好更完美地呈現給觀眾。

據了解,本次冬奧會是第一次實現奧運會組織運行設計三維化,并通過數字孿生的方式打通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,通過云化方案實現跨操作系統(tǒng)、跨硬件平臺的互聯(lián)互通。因此,這一項目被視為重要的奧運遺產之一,在后奧運時代的推廣和應用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。

賦能冬奧會,道路漫長而坎坷

此次冬奧會中的VSS數字孿生技術,以英特爾的云、邊、端硬件平臺為基礎,應用虛擬現實、人工智能、計算機圖形學等相關前沿技術,通過對體育賽事場館和賽事期間所發(fā)生事件以及涉及仿真道具,來進行數字孿生與仿真的端到端解決方案,輔助進行體育賽事的運行設計,通過可視化處理跨部門協(xié)調工作,從而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有效解決國外團隊及各個業(yè)務部門在疫情防控期間難以到達現場所面臨的困難。

據了解,該方案涵蓋了12個競賽場館、3個奧運村、主媒體中心、北京冬奧組委等多個場館,深入配合奧組委各相關業(yè)務部門及各場館團隊,并貫穿整個2022北京冬奧、冬殘奧會比賽周期。在之前的籌備工作中,VSS在媒體運行、形象景觀、場館規(guī)劃等各業(yè)務領域均取得了成功的應用。

事實上,VSS數字孿生技術在賦能此次冬奧會之前,同樣也經歷了一段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——冬奧會的嚴謹和高標準,給數字孿生技術在冬奧會中的應用帶來了很大挑戰(zhàn)。

英特爾技術專家蔣蘇立向《中國電子報》記者表示,首先,奧運會的需求門檻非常高,對整套系統(tǒng)質量的標準要求也非常之高,同時奧運又是非常注重細節(jié)的大型賽事。因此難點之一就是要理清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的各種需求,并把他們的需求通過這套系統(tǒng)模擬出來,從而為各種要求做仿真服務。

其次,在技術方面,由于冬奧會對細節(jié)把控非常嚴謹,為了能夠提升建模準確度,對于算力的需求非常高。此外,為了能保證系統(tǒng)能進行多方協(xié)同工作,達到可以跨平臺、跨操作系統(tǒng)進行協(xié)同辦公,需要采用邊緣流化技術方案和虛擬化方案,來保證系統(tǒng)的安全性和低延遲性,而且支持三維化應用的環(huán)境,技術難度非常之高。

冬奧會推動數字孿生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

然而,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后,冬奧會也使得VSS數字孿生技術在多個方面都有了首次突破。

蔣蘇立認為,通過冬奧會的平臺,該技術有五點突破,其一,雖然在冬奧會之前,已經有許多數字孿生相關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應用。但此次冬奧會使得數字孿生技術在體育細分領域有了深度挖掘機會,更加明確了體育領域對于數字孿生技術的需求。未來,將有更多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用到這項技術,例如大學生運動會、巴黎奧運會等,也成為了該項技術未來深度發(fā)展的新方向。

其二,此次冬奧會,使得數字孿生技術得到了一次難得的POC(驗證性測試)機會,即通過與云廠商、電信運營商合作,將該技術變成一個遠程的、跨區(qū)域、跨平臺的系統(tǒng)辦公平臺,使其流化、云化。這也是此前數字孿生技術未能達到的一個高度,未來或將推動數字孿生技術成為一個SaaS服務,從而提供給更多的前端消費者。

其三,在此次冬奧會中,是第一次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在虛擬的1:1還原的三維數字場館當中進行規(guī)劃,而此前是在平面的運行設計圖上進行規(guī)劃、運行、設計,實現了無紙化辦公,為踐行綠色奧運立下汗馬功勞。此外,整個系統(tǒng)建模的數據替代了紙質的運行圖之后,可以實現24小時的多人異地虛擬化場館的踏勘,并記錄整個設計過程的專業(yè)知識,真正實現了數字化資產的傳承和轉移。

其四,通過此次冬奧會,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通過線上的方式來統(tǒng)一管理和服務了用戶管理、權限管理、版本管理以及OA流程,為場館運營方以及大賽的組織方,去了解活動的每一個細節(jié)提供了極大的便利,幫助他們從上到下逐級分解各項準備工作,提前規(guī)避進度上延遲的風險。

其五,此次冬奧會的各種預演方案、測試比賽,能夠通過數字孿生系統(tǒng)來實現,不需要很多真實場景以及人員的參與,減少了大量人力、物力成本。

VSS數字孿生技術未來的發(fā)展之路如何走

隨著冬奧會逐漸步入尾聲,奧運遺產的問題也隨之而來,而作為此次冬奧會重要的奧運遺產之一,VSS數字孿生技術未來的發(fā)展之路又將如何?

“本次冬奧會只是一個起點,仿真系統(tǒng)所記錄的賽事運行規(guī)劃過程和成果將給未來賽事提供豐富的經驗參考,分析奧運全周期的運行成果,成為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生態(tài)型奧運遺產中的一部分,其主要應用場景,如此后的奧運會,在其他大型體育賽事或大型體育場館中的落地,智慧城市建設,酒店行業(yè)、展覽、工業(yè)園區(qū)運營,影視演出預演與執(zhí)行方案設計等。這一項目有望成為奧運遺產中的重要內容之一,在后奧運時代被廣泛推廣和應用。” 蔣蘇立向《中國電子報》記者表示。

然而,該技術在未來的發(fā)展之路中也并非一帆風順,蔣蘇立認為,VSS數字孿生技術未來的發(fā)展之路主要面臨兩點挑戰(zhàn)。第一,數據安全方面的挑戰(zhàn)。由于孿生技術會帶來很多數據信息,未來在面對更巨大的應用量時,如何能夠有效地保護這些數字資產,值得深思。

第二,隨著數字孿生帶來的流化、云化,需要更強大的計算能力來承載,因此對于邊緣計算的各個節(jié)點也有了更高要求,例如,硬件廠家需要提升編解碼能力。各個節(jié)點通力合作,才能把整個系統(tǒng)從底層更好地打造,從而保證終端不會有任何延遲,而這也并非易事。

(文章來源:中國電子報)

標簽: 數字孿生 北京冬奧會 真實世界 虛擬世界

關閉
新聞速遞